🌓
搜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AI进化,原创冲击,设计何去何从?设计深圳独家专访:杨尊杰

admin 2024-4-2 06:16:35 83670

3月21日至24日,第二届“设计深圳”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呈现了一场“设计与科技的魅力交融”的先锋展会。


设计和艺术是什么关系,如何辩证认识两者?科技将如何影响设计,AI会取代设计师吗?带着这些疑问,雅昌(深圳)艺术中心有幸邀请到“设计深圳”的论坛嘉宾杨尊杰老师,展开一场关于设计、艺术以及科技的深度访谈,以下为部分访谈实录。



杨尊杰
英国伦敦都会大学建筑与室内设计硕士
冠崴空间设计(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设计总监
曾担任英国UCL LONDON MET建筑系客座讲师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师,毕业生导师

从事实验性建筑教育研究及推广工作,关注东方美学在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并主持国际建筑设计和高端室内设计项目。
抖音“基奇大叔说设计”主理人,主要分享建筑、室内、产品设计相关知识内容,目前拥有粉丝69万。



点击视频,查看采访精彩内容

#设计与艺术#

01

——“艺术表达思考,设计解决问题。”

【Q1】您怎么看待艺术和设计这两个内容?它们是对等的吗?


【杨】首先设计不等于艺术。艺术是主观性的,更多表达艺术家本身的思考。设计不一样,它是个服务业,重点在于找到委托方的核心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完善落地,为甲方创造价值。而美就体现在解决方案里。当然它也可以没有美,我们看到很多具有功能性但对于美学思考没有投入太多精力的设计,它依旧是非常好的设计。美是设计用来解决事情的一个手段,仅仅只是其中之一。所以把设计做好看其实不难,但把设计做好是比较难的事情。


第二,设计师要不要懂艺术,艺术要不要进入空间,答案肯定是正面的。因为人类通过艺术品去感动,去感受美,让艺术的美进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设计师有一个角色叫策展人,他需要清楚美是什么,需要了解艺术,针对甲方的需求专属策展,包含空间、家具还有艺术品。这是身为设计师该有的艺术素养,但艺术跟设计它绝对不是等号。


从100多年前路易斯·沙利文说form follows function之后,人们一直在讨论到底是form好还是function好。我们不要狭义地去理解设计所谓的“功能”,它也可以是情绪功能,比如说吸引人。现在的流量就是钱,如果一个东西能带来1,000万的流量,它也是重要的function。



【Q2】艺术品和设计会因使用场景而界定属性吗?


【杨】有些艺术品是有功能性的,不是一定要没有功能性才叫艺术品,但是艺术品跟艺术性是两回事。芝加哥有一个金属豌豆叫“云门”,每年吸引几百万的游客前往拍照。它是一个巨大尺寸的雕塑,也是一个建筑,因为人可以在里面穿行,它可以提供一个最基本的安全保护。


艺术品被创造的时候就是以艺术品的角度出发的,建筑师跟城市规划师只是把艺术品放在了公共位置上。我今天把它带回家,它还是艺术品。街道家具出生的那一刻,它就叫街道家具,它具有艺术性,依旧是一个具有艺术性的家具。但我们有没有可能个人认定它是一个艺术品,完全可以。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世界上最贵的雕塑大师,他有一件作品叫“指路的人”,被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创始人佩姬·古根海姆收藏。博物馆开party时,佩姬把这个价值1亿美金的雕塑拿来挂客人的大衣,他的管家说没有什么比这只手更好挂衣服了。


安尼施·卡普尔,云门,2006

贾科梅蒂,指示者,1947

【Q3】您认同艺术是感性的,设计是相对理性的吗?


【杨】没错,艺术本身就是主观表现,它能感动艺术家,感动跟它同频的欣赏者。但设计不一样,设计本身是为了完成一个特定目标,只是我们赋予它艺术性,让它成为一个好用或好卖的商品。好看本身就具有功能性。有一个案例是两个同样配置的ATM提款机,一个普普通通,一个颜色和字体好看,做公众测试时,大家都觉得好看的好用。它可能就是人类基因里自带的,我们认为明亮的东西是开心的、积极的,黑色的东西是坚固的、严格的。


#科技下的设计#

02

——“保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面对AI非常重要的态度。”

【Q4】AI会成为未来设计的创作主体吗?

【杨】AI是我们的助理,是我们训练出来干特定工作的。在跟AI的沟通或工作过程中,我们还是总控,所以AI可能会取代创作的过程,但不可能成为创作的主体,即使有,那也是人类授予AI去做这件事情。

我觉得人类要注意一件事情。AI被设计出来不是给我们标准答案的,更多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那么就意味着你很重要,因为AI会不断满足你,慢慢把你包裹在一个茧里,就是现在讲的信息茧房,如果你不知道随时戳个洞,保留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去质疑AI出来的结果,那么很有可能因为AI会出现一群废人。

所以AI是两面的,它会让你有更多的时间来看看自己是谁、来学习;另外一面它会造成未来人们可能真的不思考,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当AI一直喂给你一些习惯的东西,你就发现自己没有办法接受新鲜的事物,然后慢慢的就会变成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写的那样——未来世界会分成神、机器人、无用的人,神是极少数,控制机器人,然后由机器人统治无用的人。

这个时间段是我们让自己转变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再过10年就没机会了,因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会像手机一样被侵蚀,离不开互联网,离不开AI,但现在AI还不完整,我们真的要提早去了解AI。所以对于AI,我觉得不要过度悲观,也不要过度乐观,因为这取决于人性。

杨尊杰在“设计深圳”论坛分享《有了AI我们怎么做设计》

【Q5】科技对传统设计、艺术有什么影响?人和AI的共创是原创吗?


【杨】我觉得“传统”这两个字可能就是一个问号。人类不断在进步,我们当然要保留一部分传统,但在进步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传统。今天的当代艺术、前卫可能在60年后我们会觉得“好传统”,所以“传统”是一个动态的词


以这种角度上来看,我觉得科技带来的是对于原创力的冲击。大家会觉得说AI其实是拼贴画,比如油画颜料不断地细分也就是4个点,电视靠近看是红绿蓝组成的视觉世界,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的,这个理论基础就是碎形重组,理论上每一个东西都已经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这世界就是碎形组成的。所以用AI做艺术创作,跟我们拿起画笔跟放下画笔是一样的,重点还是在人们脑子里面,通过人的控制跟描述词让AI去生成,所以人和AI的共创当然是原创。


#中国的设计#

03

——“平平稳稳地走出去,期待未来越来越好。”

【Q6】我们总听到西方设计史,却很少聊到中国设计史,它似乎没有独立的体系,对此您怎么看?

【杨】我们只是还没去梳理中国的设计史,可能梳理的人少,关注的人少。这几十年来我们的确疏忽了这一块,这也是为什么我最近在互联网上不断在发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容。

我不想说中国没有设计史,而是我们去为这件事努力的人被关注得不够多。我们中国的建筑史是营造学社的朱启钤先生出钱,由一群有热血的年轻人研究出来的,几十年后我们还在读这套书。做这件事情的人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他的生活保障呢?所以这就会变成只有那一群人在做,没有广度,只有深度。现在我必须得说我们国内在做这件事情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我们就期待未来越来越好就行。


【Q7】中国的东方美学更多是一种意境,在实际设计和运用中,东方美学的关键是什么?

【杨】我其实不是很愿意去强调这些事情,因为我们是中国人,骨子里面就带中国基因,设计做得再西化,还是中国人,有中国的因素。所以我觉得与其不断强调说我是中国人,不如平平稳稳地走出去,保持自信。我觉得这是更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呼吁。






访谈最后,杨尊杰表示作为一名教育者,他只是在做喜欢、愿意做的事情——教书,向更多的人传播正确的知识,就像他在学校、在“基奇大叔说设计”做的那样,这也是支撑他不断输入和输出的力量,他也很乐意看到更多愿意把正确知识点贡献出来的人,以他们喜欢的方式。


撰稿  Writer  |  新月
编辑 Editor  |  SKY
视觉 Vision  |  Siya



113234.jpg
随机推荐

最新主题

99 回复

路过,学习下
学习了,不错
真是我想要的
裹阳
2024-4-1 15:06:57
真是 收益 匪浅
LZ真是人才
于跌
2024-4-1 16:04:00
前排支持下,谢谢分享
鼓励一下
不错
真的很不错
前排支持下
支持一下
不错,支持下楼主
谢谢楼主提供的资讯!
好帖
回帖鼓励!
对我很有帮助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很好的贴子!
谢谢楼主提供的资讯!
蒙埚
2024-4-1 21:40:39
飘过
学习到了
谢谢楼主!
回复让大家看到!
支持楼主发帖!
路过,学习下
LZ真是人才
帮帮顶顶!!
相当不错
不错,支持下楼主
感谢分享!
korner
2024-4-2 02:30:46
顶一下
前排支持下
卒缩
2024-4-2 03:05:28
回帖鼓励!
感谢分享!
回复让大家看到!
认真看完了
帮帮顶顶!!
123下一页
高级模式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