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BIM 在建筑设计的应用大吗?

瘴贝剂群 2022-10-7 11:46:58 26113
大学生一枚,关于这个,一种说法是对建管、造价的应用大,但对建筑学却然并卵,另一种说法是这是一种趋势,而且一些大院也在推广,甚至听学长说,深圳的设计院招人时如果不懂BIM直接被刷。所以就疑惑了,到底这个对我们专业的作用大吗?有没有必要去参加相关的社团(ps.我们学校有个BIM社团),参加会不会是耽误时间

扫一扫

5 回复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问题,即题主问的建筑设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向设计,而不是根据二维图纸翻模。
小筑教育观点:BIM在建筑设计的应用非常大
【先安利一个福利】
abb5N6dJD4e5bewj.jpg

我们想扩大知名度,所以资料与服务都分享给小伙伴们↓↓↓


BIM小白入门7大资料包【免费领】






...............................................................................................................................
本问题的回答稍微有点长,将主要针对以下几点进行展开说明:
一.BIM建筑设计常用软件
二.BIM在建筑设计领域的作用
三.BIM正向设计为什么推广起来这么难?
四.BIM正向设计在国外国内的现状
一.BIM建筑设计常用软件

目前市面上能做BIM正向设计的软件主要分为三类:
1.ArchiCAD
2.Revit
3.基于Revit平台开发的软件,比如鸿业的BIMSpace等
先说ArchiCAD:
优点:符合设计师设计习惯
缺点:会用的人少,应用普及度非常低,跨专业沟通难度大
其次是Revit:
优点:应用普及度非常高 软件性能稳定 入门学习简单
缺点:正版软件价格较高 软件对电脑内存要求较高
再次是基于Revit平台开发的正向设计软件:如鸿业的BIMSpace
优点:在沿用Revit功能的基础上更贴合设计者习惯
缺点:普及度非常低
总结:鉴于Revit是目前正向设计应用最普遍最基础的软件,所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容,BIM正向设计都需要了解与使用这款软件。
二.BIM在建筑设计领域的作用

1、减少纠纷
传统上,建筑师和业主讨论建筑设计方案,都是在设计图上讨论,可能会造成沟通了解上面的盲点,至于BIM所产生的三维信息模型,将所有的设计条件参数化,可以从不同的参数内容形成另一个替代方案,建筑师与业主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选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案,将双方的立场由对立转为协同,沟通变得更为清楚透明化,减少设计方案在中期修改或再度翻案的机会。
2、工作区域的跨越
以往的工作内容总是划分的很清楚,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之间的工作内容划分清楚,总是一个阶段后再进行讨论,无法进行随时随地的变更讨论,且互相衔接的接口不容易分清楚,导致可能建筑师的图和结构工程师的图都是对的,但放在一起之后,便合不起来了,要花相当多的时间进行修改。但如果利用BIM的概念,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便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用相同的模型,用共通的语言,进行双向式的探讨,这样的工作就像个团队,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专业间的界面重叠处衔接清楚,减少设计内容相互抵触的现象。
3、建筑信息整合一致 大幅度节约时间
以往数据含量大,各种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等,都处于不同档案,要修改总是分别将档案修改,而且修改过后可能还是会有些微误差,要经过多次校正检核,才可以确保图纸的正确性,但若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所有信息都处于同一个模型当中,如有变更设计,所有的信息都会跟着更动而自动更动,陆续的各种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也都会一起变动,这样就不用一一的去校正,省去了大量的沟通校正时间,当然也减少错误及遗漏的可能性。
4、数据共享
因为建筑过程的数据对后面几十年的运营管理都是最有价值的数据。可以把模拟的模型及数据共享给运营、维护方。有了BIM这样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可以使业主、管理公司、施工单位、施工班组等众多单位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使沟通更为便捷、协作更为紧密、管理更为有效。
5、化解交代不清楚的死角
以往利用二维图形去描述设计图,有些视觉死角会比较难沟通甚至造成误会,导致施工后工地现场和图纸不一,如果建筑设计过程上应用了BIM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三维的空间可以清楚的交代设计图,减少沟通上面的误解,并且在设计时间上轻易地察觉到冲突断面,如管线冲突、钢筋冲突等,加以改善,不至于到了施工后才发现问题,可以厘清责任。
三.BIM正向设计为什么推广起来这么难?

BIM并不只是一个单单软件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设计的思维与全局的信息工作管理观念,BIM对于新一代的建筑师更容易接受、学习和推广。每项新技术的发展都伴随阵痛,就像革命伴随着流血一样,只有足够先进实用的技术,且该技术能够真真切切的打动既得利益者的时候才容易被推广。
目前BIM正向设计推广难的原因主要有:
1.最核心的原因:尚未建立BIM正向设计的标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说白了,甲方等官方只认二维蓝图,只有二维蓝图能签字盖章,设计院为什么还要费力不讨好设计三维模型。
2.某些施工方需要不断调整施工图纸来增加施工量,继而提高利润。
三维模型都已经把施工过程设计的清清楚楚,施工方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施工即可,施工方猫腻少了,利润少了。
3.部分设计人员习惯依赖了传统的二维操作习惯,BIM的三维操作会带来不适应带来阻力,学习意愿较低;
4.目前BIM系列软件需要不断简化,逐渐适应设计人员的习惯;对接第三方的设计软件结构不完善;
5.行业相关人才培养匮乏,目前BIM正向设计处于不断完善、扩张、深化的过程,不同方面在行业角色受到质疑与抵制的情况不少;
6.建筑行业混杂无序的现状,某种程度上限制了BIM正向设计的进化发展!
四.BIM正向设计的国内现状

先举一个最新的例子:

这是刚投入使用的北京丽泽SOHO大厦,全生命周期都在使用BIM技术。这也是BIM正向设计的一个典型代表。
然而,它的设计却是由扎哈建筑设计事务所完成的
据中建集团BIM项目总监崔嵬老师介绍,目前稍微大一点的建筑项目,BIM外包的成本都在几百万以上。
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这么多,能力如此强,为什么还要外包呢?
缺BIM技术人才,BIM正向设计人才尤其缺乏!

另外,好消息是,国内已经开始完善BIM技术标准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比如:广州市自2020年1月1日起,新建工程项目将强制使用BIM进行施工图设计,提交三维模型进行审查。原新闻如下:

又比如:


深圳市,已经取消施工图审查,改为BIM审批平台,而且《房屋建筑工程招投标BIM技术应用标准》已经开始实施!


相信未来2年内,会有更多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到时候就不再是纠结要不要做BIM正向设计了,而是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基于BIM技术的正向设计
打算学或者正在学BIM的小伙伴可以和学哥学姐一起学习进步哦↓↓↓


添加老师微信,老师邀请进学习群【无偿免费】






码字不易,觉得有用的话记得关注+赞同+喜欢哦,同时欢迎补充评论哈~
NgZxQBeEEbbEU3QX.jpg
浅谈一下BIM目前在设计院的应用以及我的所见所闻吧,我作为某项目的bim专业负责人,也推动了一些院里面的bim标准,既不吹捧也不贬低,实事求是的说。

n8JOWd6jZ5dwgIW5.jpg


其实严格来说BIM不仅仅是Revit或者ArchiCAD软件,也不仅仅是建模,他是涵盖了整个工程过程的总称。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我们做建筑设计的人只是需要接触其中的设计环节就够了,我今天想说的就是BIM目前在设计院的真实情况。
在说之前,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我的观点,武器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看拿武器的人的功夫。
那么BIM软件也是同样的道理,据说现在外面专科技校都培训Revit建模,市场上这些专科生做的BIM模型价格便宜效果也很不错,但是很多业主任然会选择价格较高建模不一定非常专业的设计院的人来做,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看建模人的功夫了,会软件很重要,懂建筑才是核心。
其实我大学就会开始用ArchiCAD做设计了,后来到设计院才开始学习天正,SU的。
有种从云端到地面的感觉啊,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不坚持下去呢?
因为我发现我周围的人不会用ArchiCAD,那如果项目很大的话,我和合作伙伴的对接就会很麻烦。
比如同事用SU建了项目的用地环境,我用ArchiCAD建造了项目的住宅建筑,那我就没办法和同事协作了。
这也是我后来工作后做BIM使用Revit没用ArchiCAD的原因,因为机电、结构专业的人都没听说有ArchiCAD这个软件。
其实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讲,我觉得ArchiCAD是非常好用的,非常符合建筑设计师的习惯,但是无奈其他专业的人不会用,所以就造成了这个软件的局限性。
这也是Revit的高频使用率的原因吧,接下来我将会在这篇文章告诉大家BIM在设计院实际运用的情况,和我个人觉得对于工程中BIM的合理定位。
协同设计
我在设计院做过BIM设计的建筑专业负责人,我们分所的协同合作原则就是我创立的,我应该是我们所的第一个把BIM运用到实际项目并有价值收获的人,就是收到钱了~
也是整个设计院第一批摸索协同合作的人。
协同是什么意思呢?
以往大家做BIM设计都是用链接的形式来结合各专业的图纸模型,还有项目的各个部分的图纸模型,类似于CAD的链接。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一次建造完成呢?
那是因为Revit的内存消耗太大了,如果项目很大的话只能通过各个子系统来拼凑整体的模型,否则电脑就带不动。
当然有的设计公司专门花钱建一个中央电脑,这个还是有优势的,不过国企嘛,不见兔子不撒鹰,大家懂的。
当然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实时性太低,沟通和时间成本太大,依然是以往的天正CAD画图的工作模式,画完图还要打个电话,“喂喂,xx专业链接下看看,有没有问题...”

ro55ECrRRPrtoQMG.jpg


而协同工作的话就完全不一样,可以实现多个人在同一张图纸上面绘图、建模,实时更新的工作方式。
通常设定好每个人的工作范围以及原则以后,就会形成互不干扰,又能实时查看对方进展的这么一种工作的好处。
比如我增加了一面墙,更新一下,我的同事就可以看到这面墙,就可以知道我的进度。
我们就可以分头来快速解决一个项目,比如地下室因为建筑专业都是一个人负责的,人多了也没用,因为没办法协调工作,最多就是找新人画大样。
是协同就不一样了,可以多个人来做,节约时间,节约设计周期,同时我觉得这个是BIM做建筑设计的最大优势。
想象一下,除了本专业外,我也可以实时的看看地下室暖通专业的风管走向,看看这些区域的净高和空间感受。这种感受是以往CAD画图享受不到的。
一些项目总结下来,我个人觉得这个模式的最大的问题不是软件,而是管理,如何根据项目的性质来分配工作,如何与各专业合作尤为最重要。
我们曾经试验过根据建筑的构件来分配工作,比如专门分配人画幕墙,画梁,画剪力墙,画柱子等等,有点像工厂似的的操作,每个人负责一个类型的构件,流水线的一种生产模式,各司其职。
也实验过根据建筑的性质或者楼层来分配工作,比如做一个地下室的BIM设计,一个人画负一层,一个人画负二层。这样的话,这个人就对于自己的设计范围就有较强的责任,也是一种高效的模式。
这些其实我都试验过,也和很多专业做BIM咨询设计的公司交流过。后来我们总结了一套两者兼有的模式,既根据构件分配,也根据建筑的设计范围分配,大家都会有自己的责任。
这还是很高效的,大家都可以独立也可以协调工作,当然这还是我们内部专业的工作分配。
跨专业的话,我们曾经试验过多专业在一个协同里面绘制,刚开始很爽

o5USCi8i1AC58pTC.jpg


当然没过几天机器就爆了,因为实在没办法参数太多,关闭工作集也没用。
当时想了一个招,就是土建专业的做一个协同,机电专业的做一个协同,最后跨专业之间链接,这个模式既能保证协同工作,同时也可照顾到电脑的性能。
这确实是有效的,后来我们所有的BIM项目都是延续这种模式工作至今。前不久我问了一个专门做BIM咨询的公司,发现其实大家的工作模式都是一样的。
其实BIM,我觉得单讲软件的话,上网看看教程,做几个项目就熟了,但是真的把它运用到项目中,还是要看设计者分配协调的方式,要不然和天正有什么区别呢。
工作模式就聊到这里,这个信息对于刚接触BIM设计的公司而言应该是很有价值的,大家可以试一下。另外很多专业公司的BIM工作模式都是要花钱购买的。
工程运用
那么我想大家其实最关注的应该是,BIM到底在工程设计中可以用来干嘛?
好像除非被业主或者政府硬性要求使用BIM以外,其实大家还是习惯用天正来作图。
大部分人发现用Revit画图的效率也不是特别高。
Revit修改麻烦,标注不习惯等等都是减低工作效率的问题,而且遇到一些复杂的立面造型,你又不得不花时间去做族,CAD画线条就完了,做Revit就不行必须把模型建出来,这些就是时间成本很高昂的事了。
最可怕的是你费尽心思做出了一个族,业主突然告诉你这个造型不要了,还是很崩溃的。
施工图除了绘制图纸以外,总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根据规范和各专业条件修改,所以修改的内容会特别多,Revit改图还是有点不方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过,我们可以探讨一下。
不过Revit 的好处是成图比较方便,不过代价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前期的梳理。
说了利弊我想说说我们现在对于BIM设计的工程定位,我发现现在大家对Revit都持有正反两方面的争论和意见,其实我也是矛盾的。
我看了下目前BIM争论的最大问题大家都没提到,这个问题是BIM的硬伤。
这就是现在不管甲方,施工单位建设项目的时候,他们都只认可那个签字盖章有法律法规效应可以指导合同指导施工的蓝图,而不是BIM模型。
而Revit的最大价值不是成图,是那个信息模型,可偏偏最后所有方官方认可的只是那个盖章的图纸,这就是最根本的问题了。
设计方或者甲方就会想,既然最后合法的是签字盖章的二维的蓝图,那我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花那么多钱)去做一个没有法律认可的模型呢?
施工方会想,我只能按图纸施工,这个是合法合规的,BIM是个什么鬼?出错了找谁!
我问过很多大的施工单位(中建系列的),BIM信息施工目前也只是一种给业主的噱头。
所以这就是问题了。BIM想要有大的发展估计得有一些配套的专门法律法规来承认它的合法性,比如现在某些城市大型公建招标必须使用BIM,也是一个可以参照的标准。
那么现在BIM没有法律法规效应可以用来约束项目,也就是修改了模型还是得出图,大家都不认可模型,那么BIM出路在哪呢?
所以BIM目前的有一条出路就是帮助甲方优化项目,说白一点就是翻模+咨询。
我们可以根据图纸做出模型,回过来帮忙优化设计图纸。
优化各专业碰撞问题,量化原来平面图纸无法计算的管线用料。
比如水专业有弯管的地方,就会多一些接头,这个是平面图纸没办法交待的,有时候预算的也会有一些误差。
但是BIM还是相对准确的,所以按照BIM的数据施工的时候备料就会准确一点。
反过来招投标的时候也会有一些促进的作用,施工单位很多都是依靠这些设计变更什么的变着法的要钱,有准确的BIM模型还是可以帮业主省点的。
施工单位也可以看看BIM的模型,来指导施工,提前找出工程的问题。
不过这些也是我们理想的状态,最实际情况就是甲方没人懂BIM,施工单位更是不会,软件都打不开。
我们做出BIM咨询模型以后,甲方负责人就拿着这个成果跟领导邀功~这就是最最真实的情况了。

rPeJ5282i5Z3AwFf.jpg


BIM的路还是有点长的。
先说答案:非常大。
BIM在建筑设计阶段的价值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痛点场景:
在设计阶段中存在的诸如图纸冗繁、错误率高、变更频繁、协作沟通困难等缺点都将被BIM所解决,BIM所带来的价值优势远大于传统的CAD模式。在项目的设计阶段,通过BIM技术,建筑师们可以在三维可视化的空间角度及逻辑思维下进行思考,并能让业主随时了解到自己的投资可以收获什么样的成果。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主要包括:方案比选,协同设计、碰撞检查、性能分析、管线综合、出施工图等。
第一、设计阶段方案比选
痛点场景:
为客户提供的设计方案可比选范围小且无法直观体会设计成果,针对客户提出的要求修改难度高且工程量大。
BIM价值:
通过BIM3D可视化技术,可以快速生成立体模型,依据客户需求设计多套方案以供比较选择。后期修改时,协调修改方便,可即使将思维及产品与客户沟通交流,最终实现设计最优效果。
真实案例:
浦东新区安置房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总体方案体量模型与单体户型模型,对总体不同布局方案各指标进行推敲比选(如建筑排布、配套设施、日照效果等)。并对单体房型进行优化比选(如房间功能布置合理性、空间利用率、入口布置效果、装配式构件组合与拆分的合理性等)。
kp7z6L58ZLIL77F5.jpg

v33qNAzxnX23mZ2q.jpg

第二、设计阶段协同设计
痛点场景:
设计人员分别参与不同设计工作,不考虑其他专业设计因素,后续施工过程协调性而二次拆改,造成大量时间及成本上的浪费。
BIM价值:
BIM技术的协同设计是指建立统一的设计标准,包括图层、颜色、线型、打印样式等,在此基础上,所有设计专业及人员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设计,建立各自专业的三维设计模型,实时在平台上进行汇总整合分析,从而减少现行各专业之间(以及专业内部)由于沟通不畅或沟通不及时导致的错、漏、碰、缺,真正实现所有图纸信息元的单一性,实现一处修改其他自动修改,提升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第三、碰撞检查
痛点场景:
土建设计师在设计墙体时,没有为暖通等设计预留孔洞,导致安装管道时要重新打孔穿管,甚至将墙体推倒重砌。
BIM价值:
利用BIM技术建立各专业三维设计模型,将这些模型整合到一起,提前找出在空间上各专业的设计冲突,形成碰撞数据报告,并结合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会审,提供解决方案,如提前确认好土建部门需预留预埋的情况,安装各专业管道提前做翻弯处理等。在施工之前解决设计冲突打架的情况,确保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图纸的可建造性,减少返工。
第四、性能分析
痛点场景:
大型公共设施的安全疏散系统,在设计分析上片面甚至没有,日后紧急状态下无法真正发挥安全疏散系统的价值。
BIM价值:
性能分析主要包括结构分析、能耗分析、光照分析、安全疏散分析等。使用BIM技术可以三维立体地动态查看,使设计分析更加准确、快捷与全面。
真实案例:
大兴机场的设计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光环境、通风、热工等物理环境进行分析模拟,使航站楼更安全,节能,高效。
Jwvwmu7u7UUhWFWH.jpg

PP9syAs660V6vt9b.jpg

oI4WIsrJCWEJQsqd.jpg

第五、出施工图
痛点场景:
在传统的二维平面图纸中,一张图纸需要修改相应信息,必将连带影响其他多张图纸信息的变动,费时费力,出错率高,这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计质量的提高。
BIM价值:
基于BIM技术的出图性,基于唯一的BIM模型数据源,任何对工程设计的实质性修改都将反映在BIM模型中,软件可以依据BIM模型的修改信息自动更新所有与该修改相关的二维图纸,由BIM模型到二维图纸的自动更新将为设计人员节省大量的图纸修改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质量。
真实案例:
以下为某项目的BIM模型做出的二维施工图纸,其中二维与三维信息联动,一改全改,极大的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和设计失误。
pz0D0R0UaaLblj8D.jpg

BIM 在建筑设计阶段这么有用,为什么应用的却这么少呢?

由于很多甲方要求,BIM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较火,但最应该大力发展的是设计阶段,现在国内设计院BIM正向设计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包括:
1.最核心的原因:尚未建立BIM正向设计的标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说白了,甲方等官方只认二维蓝图,只有二维蓝图能签字盖章,设计院为什么还要费力不讨好设计三维模型。
2.某些施工方需要不断调整施工图纸来增加施工量,继而提高利润。
三维模型都已经把施工过程设计的清清楚楚,施工方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施工即可,施工方猫腻少了,利润少了。
3.部分设计人员习惯依赖了传统的二维操作习惯,BIM的三维操作会带来不适应带来阻力,学习意愿较低;
4.目前BIM系列软件需要不断简化,逐渐适应设计人员的习惯;对接第三方的设计软件结构不完善;
5.行业相关人才培养匮乏,目前BIM正向设计处于不断完善、扩张、深化的过程,不同方面在行业角色受到质疑与抵制的情况不少;
6.建筑行业混杂无序的现状,某种程度上限制了BIM正向设计的进化发展!
BIM正向设计的国内现状

先举一个最新的例子:

这是刚投入使用的北京丽泽SOHO大厦,全生命周期都在使用BIM技术。这也是BIM正向设计的一个典型代表。
然而,它的设计却是由扎哈建筑设计事务所完成的。
据中建集团BIM项目总监崔嵬老师介绍,目前稍微大一点的建筑项目,BIM外包的成本都在几百万以上。
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这么多,能力如此强,为什么还要外包呢?
缺BIM技术人才,BIM正向设计人才尤其缺乏!

好消息是,国内已经开始完善BIM技术标准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比如深圳市,已经取消施工图审查,改为BIM审批平台,这简直就是BIM正向设计最有力的支持!而且《房屋建筑工程招投标BIM技术应用标准》已经开始实施!


相信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相关的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到时候就不再是纠结要不要做BIM正向设计了,而是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基于BIM技术的正向设计。
回到问题本身,其实BIM就是一艘豪华大油轮,能载你到你意想不到的远方;但在靠岸1KM的地方需要您游泳上岸,因为BIM是一门新技术,具体怎么在工作中应用,如何应用,需要每个人去思考、去力排众议、去一点一点实践。
BIM正向设计的推广,缺的还是一波懂BIM技术,努力推动BIM正向设计的人才。
想学习BIM技术的同学可以关注小筑教育官网。
码字不易 记得赞同~
筑sir讲的很细。问问题的同学其实忽略了一个基本的问题,没有认真了解研究过的东西,我们实际上是不能简单判断她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任何事物只要关注的人多,那一定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因为事物本来就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如果还在学校,建议至少认真了解一下,参加几次各种相关活动,深入了解后再考虑应用大还是小的问题。
本人作为华五某校的建筑系研究生,跟随导师从项目设计招投标开始至现在施工现场土建二次结构完成,全过程参与南京某大型项目的BIM应用。设计单位是德国某著名事务所,施工单位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施工企业。根据一年多来对项目的实际参与,我来谈几点BIM对建筑设计的作用问题。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要理清楚问题是什么?很多时候,由于提问者既然提问,往往是对这个领域不太熟悉,提问本身会给人误导,导致回答也是答非所问。问题中两个重点“建筑设计”和“应用”框定了回答的要点,扯什么管综碰撞,扯什么造价算量,扯什么出图渲染,这些都不是“建筑设计”。很多人倒是说了很多“应用”,但我想问题提问者大概是想问“作用”吧。我不是咬文嚼字,但这个词真会误导回答者,扯什么日照分析,扯什么异形建模,理论上可以应用但实际上没人应用这叫“没作用”,“有作用”是指能够真正帮助设计师提高设计质量,提升设计效率的影响。因此,我的回答侧重点是“建筑设计”和“作用”。
开宗明义,BIM对建筑方案设计作用不明显,对建筑深化设计作用巨大。
很多BIMer在面对别人的提问“BIM能对建筑设计有什么用”时总是有点心虚。说体块推敲吧,讲真的,revit的体量建模远不如su来的顺手(不接受反驳!!!至少在现阶段的软件应用前提下);说功能流线推敲吧,讲真的,revit的图元管理远不如cad画的方便(不接受反驳!!!);说复杂造型吧,讲真的,revit的Dynamo远不如rhino的GH连的顺溜(接受反驳!)。结果往往是什么?“原来如此啊”提问者不屑的会心一笑;“我还不是太熟,但用处真的很大”回答者尴尬的附和一笑。
我们必须承认,在概念生成,建筑造型,功能布局等方面,BIM并没有太多的优势。换句话来说,BIM在概念设计阶段,由于平台软件本身的不完善导致其使用不便。至于有人会反驳说用revit出图方便,其实在概念设计阶段,作为设计的责任主体方来说,并无多专业协同的需求,立面及室内设计也只是反映概念,并不要求表达到细节,投标文本上的管综设计及水电暖也只是大致规划。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设计院或者事务所只是做概念方案设计并无深化需求,仅仅为了几张平立剖而运用bim,就像杀鸡用牛刀,浪费且不便。我们无需为了推广bim而夸大bim。
但是,建筑设计并不只是概念设计。从设计的流程来看,其包含概念设计,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工艺设计等,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远非只是推拉体块,赋材质出渲染,在落地阶段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才是耗费时间和资源的大头。一般来讲,一个项目方案构思到文本打印投标只需要两个月,但是从概念方案中标到项目落成至少要两年。我接触的多个国内顶级设计院,手头在做的概念方案设计 并不是很多,设计师的多数工作便是深化设计。所以要问BIM对建筑设计有没有用,答案是,BIM对概念方案设计作用不大,对深化设计作用很大。
理清楚了这个关系之后,至于经常提到的协同设计,碰撞检查,场景化设计,净高验算等等,都归属于“BIM对建筑设计的作用”中。总体来看,目前的碰撞检查和净高验算运用的比较多,笔者在同济院就做过类似工作。场景化设计我在另一个项目中有应用。所谓的场景化设计,就是利用BIM技术的所见即所得,实时的站在场景中去推敲空间,推敲材质运用和空间感受,据我所知,南大傅教授在这个设计方向很有经验和研究
BIM对建筑设计有无作用,作用大小如何,我们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用苞丁解牛的方式详细分析。项目的参与方不同,业主,设计院,监理,跟审,总包,分包,产品供应方。。。十个参与方就会有十一个回答;项目的应用阶段不同,概念设计,初步设计,扩初,报审,施工图设计,工艺设计。。。每个阶段的作用大小都不是均衡的;项目的组成部分不同,基坑支护,土建,水暖电,幕墙,内装,景观,绿建评级,LEED认证。。。每个部分的作用效果都不同。应用的详细程度不同,LOD100,LOD200,LOD300,LOD400,LOD500,在不同阶段如果详细程度不对,自然也没什么用。
照着上述逻辑,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写几本书来回答,三言两语根本说不灵清。市面上有很多书来 回答这个问题。问者既然在这里提出,无非是想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个大概念,大逻辑,希望上述回答能够帮助到你,也希望对BIM感兴趣的BIMer多多交流
高级模式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