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上市咨询公司专家详解“工程咨询BIM融合之路”,万字精华长文!

admin 2021-4-9 08:54:01 67712

以下文章来源于青矩技术(职咨询)BIM研究院院长-许浩老师直播课


3月31号,译筑邀请了一位在造价与BIM行业耕耘多年的资深人士来做线上直播分享。


他就是青矩技术(天职咨询)BIM研究院院长许浩老师,许老师主要分享了天职多年以来,工程咨询和BIM是怎样做到更好融合的相关内容。



此场直播收获了一致好评,分享内容都是接地气的干货,不讲虚的,只讲最有价值的东西。


大家的评价


当天分享大纲:


1、咨询眼里看BIM

2、造价BIM应用

3、全咨BIM应用

4、主要案例

5、提问&解答


由于干货内容很多,所以文章分为上、下两篇,此文为上篇,主讲咨询眼里看BIM以及造价BIM应用内容。


你或许也有以下这些困惑……


1、 现阶段公司做BIM投入产出比比较低 ,主要是创优策划,拿省优和鲁班奖目前是最大的产出, 现在BIM应用方向在哪里?做BIM已经做了五年了,感觉已经无路可走了。


2、 造价咨询公司中BIM部门怎么跟预算部门结合?


3、 对正向设计、出图的看法?


4、 目前BIM业务效益不明显,造价咨询公司的BIM研究人员自身应该如何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


5、 现在做BIM咨询大部分都是管线综合,除了这个点以外,有没有更有价值的,更有吸引的点?


6、 设计院BIM 团队,除了对内设计阶段服务,对外有哪些方向呢?


7、 BIM算量对revit模型精度很高,否则计算不准确,而要做到revit模型精度很高,又会花费很多的时间,有时花的时间比传统算量模型时间还长,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以上这些问题许浩老师通通都以自身的实践经验做了全面解答。


01


咨询眼里看BIM


BIM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概述:在我们眼里边,BIM它不管做什么,终归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服务于我们传统业务,我们原来是做什么的,以后还是做什么,在做传统工作过程中,用BIM来发挥价值就可以。


在业主眼里BIM就是一个能够带给他一个三维可视化,能够帮助他进行全过程精细化管控的一个工具。


比如说他可以看到什么,建出来就是什么。所见即所得,非常简单的道理。包括他们可以利用BIM,可以对造价精细化的控制,可以在向施工进行更好的质量安全控制。



设计是一个数据的创造者,我们以往的图纸是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可以说设计最重要的是设计师的大脑,设计师以前用CAD,如果BIM发展了,其实不就是一个CAD向BIM模型的转变吗?



对于施工来说,最大的难点是施工的技术、施工组织。以前施工用多少机械用什么技术,以后的施工仍然是这样子的。


只不过过程中可能从图纸变成了看模型,模型可以做些施工模拟,可以优化资源调配等等,但综合来说,这只是它符合建造的辅助管理的一个工具而已。



但,对于咨询方,尤其是造价咨询,则有所不同。


咨询方一方面是数据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数据的加工者我们认为是做了一种脑力劳动,最后产生一个报告。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也不会对我们产出的成果有所影响,只是换了一种数据格式。


但从加工者的角度来说,数据的形式变化对作业过程产生巨大冲击,尤其是BIM模型已经附带工程量信息,又可以附加时间信息、相关造价信息,那么我们以后怎么干活、或者说有没有活干都是值得慎重考虑的。



因为造价咨询目前是我们工程咨询的一比较大的板块,同时造价控制在项目里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


BIM对大家有哪些影响呢?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1个,BIM颠覆了我们建筑业的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


用CAD和用BIM模型显然是两种工作模式,如果全部手算自然无所谓,但我们现在的工作模式依赖算量和计价软件,因为BIM会带来作业模式的变革


第2个是设计BIM模型的交付


虽然暂时BIM模型的工程量不符合清单定额计量规则,但是技术问题从来不是阻碍发展的关键原因,并且国内的计量模式由定额到清单,已经逐渐向净量转变,如果BIM模型的净量可以直接使用,占据造价工作60%-80%的工作量的工程计量将会消失,或者说由现在大量的人员变成一个少量的人员。


第3个是以BIM为核心的造价管理,对造价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提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BIM造价的深入应用,一定会更加智能、更加便捷,那么必然对我们的造价师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然,BIM不止带来了冲击,也为造价带来了技术升级。


以上摘录自2017年造价师官方教材


2017年这改版里面是加入了BIM的内容,这就是一个方向。


如果造价工程师都要了解BIM发展方向,就意味着可能在未来几年,他将不只是影响方向,而是会进入到每个造价人员的日常工作里面。


建设单位有投资控制,施工单位有成本控制,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个东西对我们的以后的造价管理可能会比较大的一个影响。这也是行业对造价师培养的新的要求。


那么BIM对项目管理有什么作用?


其实项目管理是我们全咨的一个核心,也总结了几个点。


第1个是BIM平台会成为我们项目管理的主要工具。


其实现在我们对于BIM平台的定位可能还过于简单,觉得只是实现了一些应用,但是在我们的眼里,BIM平台已经是信息化的,或者说是项目管理大平台,只是现在还没到一个非常成熟能够普及的程度。


第2个是传统的项目管理的,对于一些第三方咨询,可能就会像一些管理体系建设,包括信息化平台开发进行转型。


很多时候客户想要的项目管理或者全过程工程咨询,你只给他提供项目管理的话,或者说你只提供一些算量计价的工作,实际上是没有办法让他向更高端的管理来升级。


所以我们觉得BIM本身就有信息化。信息化的特性结合之后,它是一个融合性的更高端的业务。


第3个是对各参建方的BIM应用进行整体把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像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些监理公司,包括我们自己的造价咨询业务,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建设单位就会提要求,既然项目设计、施工,都在搞BIM,就需要一个第三方来对整个过程的BIM应用进行整体把控。


因为现在BIM本身不是很成熟,所以各方到底用BIM完成多少事?产生了多少效益?说实话如果是没有第三方把控的话,我可以理解为效益无限接近于0。


我们接触过很多项目,都是这种情况,除了造价咨询、造价管理跟项目管理之外,大家只会弄一个东西,糊弄过去就完事了。


以天职公司为例,我们认为BIM对所有的业务板块都有影响。


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做工程行业信息系统研发,只要是信息化,最后都会走向一个道路,就是要跟BIM进行融合。


包括我们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投资咨询、计量、造价咨询,可以说每一个点都在逐渐的体现出他在和BIM融合的效果。



有一些通过BIM解决一些基础的技术难题,比如说一些复杂算量通过BIM来解决。


有一些通过BIM信息化特性,通过建信息化平台来提升传统咨询的信息化水平,方方面面都有。这是我们对于BIM的总体的认识。


其实我觉得我们对BIM的认识供大家参考。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对于BIM的认识各不相同,尤其是站在自己不同的工作角色里面。


有的人认为BIM就是优化设计,有的人认为BIM就是能够帮我做一些算量,能够帮我做一些模拟。


但实际上在我们眼里边,BIM他不管做什么,终归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服务于我们传统业务,我们原来是做什么的,以后还是做什么,然后在做传统工作过程中,我们用BIM来发挥价值,就可以。


02


造价BIM应用


以传统业务为基础,寻求新技术环境下的新模式


现在行业内大家都在都在说一个概念,不管说BIM算量又快又好,还是说BIM5D将颠覆我们的造价管理模式,各种说法都有。


这些观念我都认同,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东西还只能停留在概念和理论,我把我们的一些实际经验分享一下,到底我们现在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们未来能到什么程度?  


1、土建算量


有人说用BIM能算量,也有人说用BIM完全算不了量,或者说BIM根本不具备算量能力……


在工程计量方面,结合我们自身开展的造价项目,通过对使用BIM模型插件对BIM模型的计量规则处理,输出清单工程量,在大量的实践后,实测经过处理的BIM模型工程量可以达到使用精度,更多的误差存在于软件的四舍五入区别。


但是由于软件不成熟,这个过程效率低下,也不符合行业习惯,短期不能落地应用,但是从理论上,BIM模型出清单工程量是可行的。



2、土方平衡


但在规则简单却造型复杂的结构面前,BIM就体现了足够的优势;


比如土方平衡,不仅快速,而且准确,较以往方格网等计算方法来说,电脑结果更加可靠、更加便捷。


以前只能手算的内容,目前我们公司会帮忙计算一些大型工程的土方平衡,因为非常简单。



3、幕墙算量


对于幕墙,一些以前我们不便算的面积、体积,现在我们用BIM模型来算,理论上来说,精度和效率都是很高。但前提是要有模型,可能这一点是制约很多项目算量的一个前提。

 

在幕墙方面,通过精细化的BIM模型,快速统计不规则幕墙及装饰物的工程量。


并且,不知能够实现幕墙清单工程量的提取,幕墙节点模型工程量也可以为综合单价计取提供数据支持,弥补了传统计量计价过程中复杂工程量计取只能手算的弊端。




不仅是算量,在对量的过程中,BIM模型也可以作为对量的依据,来辅助造价工作的开展。



4、精装修算量


同样的,BIM在精装修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


这是一个酒店大堂精装修的BIM模型算量案例,可视化效果+精准算量,可以说为造价业务注入了新鲜血液。


同时,经过处理,可是实现仿清单结构的量表输出,简单加工后就可以使用。



我们用BIM模型,在一些测试项目里做了尝试之后发现,虽然没有提升多少效率,但是对于传统算量和跟甲方和施工单位的这种沟通对接的过程中,优势巨大。


因为甲方单位从来没见过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做一些算量和投资控制。



5、钢结构算量


在钢结构方面,以往计量模型不够准确,而BIM模型可以做到所见即所得。



以上简单列举了几个案例,实际上从原理上来说,BIM计量已经不是问题,只是从实战角度,还有非常多细节需要优化。


所以从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土建安装是我们常见的内容,常见内容最复杂的是计量规则。 


BIM模型不具备计量规则,需要人为处理,处理完之后可以认为它具备技术层面上算量的能力。


除了土建安装之外,其他的幕墙、钢结构,还有土石方等等往常我们不好翻的,用BIM算的话,它有更显著的优势。


所以有两个总结:


1、基于BIM的工程计量完全可行,只是在这个阶段准确性、效率得不到保证。


因为每个项目有没有BIM模型不清楚,

拿到的BIM模型质量够不够?

做模型的人懂不懂算量?

拿模型算量的人懂不懂造价?

这都是我们能不能把这件事做出来的一个前提条件。


拿我们天职公司来说,我们有造价人员,有BIM人员,甚至于BIM工程师里面很多是经过造价和项目管理的;


只有这些人员上到现场一线去,我们觉得有些成果是可以拿来能用的,但是没有前提条件的话,可以说这个行业里还不能得到完全推广应用。


2、在复杂结构、异形结构方面,BIM有独到的优势,是传统计量不能比拟的。


我想通过这些算量的实践,能够跟大家分享一个结论,BIM算量,理论上来说离我们是不远的,只是现在受制于行业的BIM发展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普及。


再加上,我们的一些软件和一些基础设施还不够成熟,但是经过我们认证,这个方向完全没问题。


那么具体几年之内能出来一些成熟的产品,完全和我们的造价工作结合起来,这个我们也有一些自己的判断。


我们相信可能在2021年发布了十四五信息化发展纲要之后,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一个改观。因为2021年可能会对我们的BIM应用有一些强制性的推广措施。


以上是在算量方面的观点。


但其实造价管控工作,算量只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我们还有计价,过程中的很多变更审核等一些其他的工作,只讲算量的原因是,只有算量跟BIM模型结合是最紧密的。


像计价跟BIM其实结合并不是很深,所以跟BIM结合不深的工作不讲,但是我们相信只要BIM的算量能够解决,从算量到计价以及造价管理就成体系了。


基于BIM的成本管理平台建设


如何成体系?


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工作,我们天职联合译筑,在BIM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定向的改造,改造成两个方向。


一个方向是向成本管理靠拢,基于BIM来进行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另一个方向实际上是向全咨管理靠拢,基于BIM来做全咨的管理,全咨的范围面更广了。



由于目前用BIM算量实际上还不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在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上,站在一个帮建设单位,或者帮施工单位进行成本控制的角度,把信息化和BIM进行结合。


比如在估算、概算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一些线上的审批,数据的自动汇总;


估算和概算的数据可以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因为后续所有过程中产生的造价数据,我们要规范和分析;


为建设单位做投资控制,为施工单位做成本控制,所以是基于不同的维度来控制项目的投资。



在合约规划过程中可以基于平台,甚至于可以和模型结合来进行合约的规划。


一个工程量分成多少个合约?

合约规划后面的目标成本,我预计4个亿应该如何拆解?

需要拆解成多少个合同,每个合同对应的合同金额,最后总造价要控制在什么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再结合线上的管理,线上审批,所有数据在后台进行逻辑连接,过程中就会成为造价控制的抓手。


在过程中进行招投标,可以对招投标管理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招标环节进行把控。


合约规划和目标成本分解,电子化分解、审批、数据分析


一个项目要招多少个合同?每个合同招起来下面可能有多少个环节?招完之后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评标定标,产生相应的审批资料,和最终的合同价,合同清单,全都上到平台。


这有助于我们全面监控整个工程合同数量,每个合同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要进入合同的执行。


也就是说施工过程中,只要跟造价管理有关系的一些内容,比如进度款结算,投资,更洽商产生的一些费用的调整,调价等等,我们全通过平台来进行调。


招标线上管理


通过这一块调的话,建设单位用的话是以建设单位为主导,施工单位用的话是以施工单位为主导;


比如说以建设单位为主导,我们面向了有施工单位、有监理、有造价咨询等第三方,如果以施工单位为主导的,我们面向的是各种分包;


我们可以来自定义各个层级的审批内容,我得有各个层级的审批流程,包括表单模板,这样的话能够让它匹配不同的使用群体,以及不同使用群体对于成本管理的一些主要的需求。


在过程中只要产生了造价数据,全部都归到平台的后台数据里面,就能形成一个动态的成本控制。


我概算里面有多少条目?每个条目预计当时的拆分金额是多少?执行过程中我付了多少钱,我预计产生多少成本?那么有没有可能超概?这个就是我们在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核心的价值点。


所以我前面提到我们的成本管理,更多的是帮客户进行成本管理,而不是说我强行的跟BIM算量去挂接,现在我们觉得还不是时候。


那么如果利用BIM算量进行挂接的话,这就是一个全过程的完全基于BIM的算量、计价、以及造价管理的一套体系。


但目前行业内也没有成熟的,我们也不愿意去做一些特别特别超前的事情,因为太超前的东西往往是很难被行业所接受的。


所以这是我们对于成本管理的一个总体定位。


我们在目前的一些全咨项目和造价咨询项目在用,有一个比较好的点,是可以有效的辅助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实现成本管理的线上管理,包括数据统计分析,更核心的一点就是动态成本控制。


动态目标成本,追踪概算每个条目执行情况


我们以往项目的动态成本管理,一般情况下做的都是不到位的,因为往往第三方咨询,他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帮你在动态成本这块提出过多的意见,大家都是算算量,我们想通过平台来改善这个工作,来改善一些以前所不具备的一些工作能力。


这是我们对BIM跟造价结合的一些畅想。


其实总结来看,一个是解决算量的问题,一个是解决基于BIM的成本管理信息化的问题;


我们觉得这两个问题终归会合成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完全基于BIM的BIM5D造价管理。 


虽然现在讲BIM5D的很多,但是我相信谁也不敢说他们的BIM5D现在就完全实现,因为这是大家在共同探索、共同尝试的一个方向。


03


项目案例


北京市BIM示范工程-国家速滑馆


给大家分享这个案例,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在具体项目里面是如何操作的。


我们目前做的一个最大的也比较知名的一个项目跟造价结合的比较好,就是奥运速滑馆,它是北京市的BIM示范工程。



虽然这个项目我们在里边是造价咨询,我们并不是以BIM的身份进去的,但是我为什么要讲它?


因为我认为奥运速滑管代表了我们未来行业的一个方向,它作为BIM的示范工程,从建设单位一直到的设计、施工,包括第三方,有明文规定,大家都是要基于BIM开展工作的。


比如说我们的过程中,因为我们是造价咨询,施工单位给我们提交的这个成果就是BIM模型,我们审定好多都是通过BIM模型来做的,因为本身这个项目也很复杂,我们常规的造价手段也做不了。



所以大家不约而同地通过BIM进行算量工作。


这个项目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未来一些大型的复杂工程。当他具备了设计提供BIM模型的条件之后,有可能各方都要基于BIM开展工作,那时候你没有BIM你都没办法玩了,也做不了日常工作。


我把这个项目里边的一些主要的点,给大家介绍一下;


像它的金属板、弧带玻璃,搪瓷板,还有土石方等等里边涉及到了好几款软件, 如果不用软件的话,你没办跟人家对量,也没办法算量。


所以我们这个项目里面施工单位的BIM团队,一直在跟我们的造价团队进行配合,这些算量工作基本上都是我们帮他们来完成。


其中有一个比较经典的问题和大家分享,当然我相信这不是施工单位的问题,只是说施工单位也没有发现这个错误。



施工单位在一次土方中提交的一个土方的 BIM模型,我们自己算的过程中始终比他们数据要小300方,我们很费解为什么会小? 


后来我们检查一下,是施工单位的模型边界大了一圈,但是我们后来经过分析,觉得这个也确实不是施工单位想故意把它做大这种情况。更多的还是一个小错误导致的。


但是我觉得这个点值得跟大家分享。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具备一些BIM的基础技能的话,面对这种情况是非常无力的。完全不知道工作怎么开展。


其实这个项目里面并没有用到很多的其他工具,因为我们本身造价咨询方,这个项目他有自己的BIM平台,我们也不可能再提供一个平台来给他们做。


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提供的平台型的服务,都是以我们为主。如果不是以我们为主的话,我们也不愿意拿我们的平台去让甲方、或者让其他各方再录入一次数据,对大家也都不好,大家也都不认可。


04


提问&解答


Q:现阶段公司做BIM投入产出比比较低,主要是创优策划 拿省优和鲁班奖目前是最大的产出,现在BIM应用方向在哪里?做BIM已经做了五年了,感觉已经无路可走了。


A:给你举个例子,现在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招聘了很多人,没有一个入职的,就是这个问题。


我见到了很多人,他在做BIM的过程中,工作思维已经固化下来了,他认为做模型很专业,建模很专业,做管综,很了解管综的一些要素。但是它确实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他的BIM工作跟传统的专业结合的太浅。


对做管综的人,我一般都会问他一个问题,你做管综做了这么久,你除了能告诉我那些操作之外,你能不能告诉我管线综合怎么调最好,能让施工单位真正能用,他解决空间留得合理 ,工序也能考虑进去,怎么调最合理?基本上没有人能回答我这个问题了。就说明什么?说明他们跟实际结合不深。


其实管线综合用BIM做,和不用BIM做,只是一个工具性的问题。


只是用BIM做更容易了。


但如果说做的过程中跟专业没有结合,就会出现越做越迷茫的情况。如果跟专业有结合,我经常讲你就算哪怕只做管线综合,你做了5年、10年,你走到现场去,你是专家,你一看到这个管线哪里不合理,应该怎么排,怎么施工,工序怎么安排?我觉得哪怕你只做管线综合,也是有价值的。


所以我想如果你觉得BIM应用需要什么能力,我的建议多考虑你做哪些工作,能多跟实际结合,做设计我就考虑如何解决设计问题,做施工考虑如何施工对公司有用?我觉得可以多考虑这些问题,不要局限于BIM的操作,还有BIM的应用点上,一定要跟传统结合。



Q:造价咨询公司中BIM部门怎么跟预算部门结合


A:我们有一些算量工作会跟他们来做,有一些项目里面有些业主是比较创新的,他会喜欢把造价跟BIM捆绑在一起给我们干。


现在有客户是有这样明显意愿的,给我们干的话,我们就会利用BIM做一个算量。比如现在有一个比较大的设备工程,造价咨询里头就包含BIM的条款,我们进度结算,包括过程中一些算量工作,就用BIM来做,量人员就不用算量了。


当然还有一些比如像你们提到一些土方、钢结构,他们算不了,我们就帮他们算一算,没到一个全面配合的程度。我想你要问这个你应该是咨询公司的,还没到全面配合,但是我觉得配合力度已经越来越大了。



Q:对正向设计、出图的看法


A:我觉得肯定是趋势。


现在我们接触的一些国企、央企,包括一些大设计院,你问他有没有BIM中心?他肯定都是有的。


只不过现在以我的看法来说,因为我不敢说我见到的所有设计院是很全面的,我们觉得设计院现在还对这件事不是很热衷。


对于BIM的正向出图,因为投入比较大,就会颠覆它整个的设计体系,包括它的软件,都要颠覆掉的,并且加上现在的软件,他们觉得有些功能效率不高,也有可能做一些软件的开发,比如说基于Revit,基于Bentley做一些二次开发,这些是都有的。


所以我觉得正向设计、出图应该还在路上,但是肯定是一个趋势。只要正确的推广,你的算量,你的施工的应用,肯定是要向全面BIM靠拢,因为现在我们觉得正向设计谈不上,正向设计还有一些很多甚至于好多都只是做一个模型,完成甲方的这个任务,当然也还是这个问题,是行业现状。



Q:目前BIM业务效益不明显,造价咨询公司的BIM研究人员自身应该如何定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


A:其实我们就是造价公司的BIM人员,只不过我们的公司不只做造价而已。我们的定位你可以参考。其实我讲的那些东西,我认为是我们在一个咨询公司里边就是也有造价,也有别的咨询,这是我们的一些方向。



Q:现在做bim咨询大部分都是管线综合,除了这个点以外,有没有更有价值的,更有吸引的点?


A:我觉得管线综合是目前行业里面普遍认可的一个有价值的内容,因为确实能提升图纸质量。


我的建议从几个点来看,除了BIM做管线综合,这是很常见的一个之外。


一个是设计优化,在设计过程中通过BIM来发现设计问题。当然我说的行业问题不是简单的说做模型做碰撞,而是由一些有专业经验的人把BIM作为工具,来发现一些设计的冲突,甚至于能结合一些设计经验,发现一些设计的不合理,这个是一个融合型的,不是说一个简单的BIM工程师能做好的。


如果这个做好的话是相当有意义的。但这个能做好的话,又取决于你的BIM团队,一定是具有专业业务能力,再加上BIM的技术综合性的团队。


再一个就是信息化,我觉得信息化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一个点。因为现在做有一个好处,比较容易,像前些年的话,我们甚至于不太敢提信息化,更多的是方向,因为当时信息化不成熟,那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像我们跟译筑,我们都在用BIM平台来做一些管理。


BIM平台里边的项目管理已经有一个很明显的信息化的特性。你如果做这个的话,这就是亮点。并且这一点相对来说是很容易实现的,因为它更多依赖于软件。软件实现了,只要你能用好就可以了。



Q:设计院bim 团队,除了对内设计阶段服务,对外有哪些方向呢?


A:我的个人见解是这样的,我觉得一个公司的BIM的团队,能把公司的事做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比如说你的设计团队,能把对内的设计的服务支撑好,然后把这个项目做进去,做一定的研发,我觉得能把这些做好,就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说你要想对外的话,你自己能做什么,你对外就能承接什么。你想一个对内,如果你对内只做建模和管综,那么你对外你能接什么?肯定也清楚。


这是我的一个看法。我是更强调公司的BIM一定是服务公司本身,服务公司为第一要务,然后对外的服务很重要。


但是对外的服务跟对内的服务是结合的,因为你对外做项目更多的是积累经验,包括也拿一些收入,但是你的对内的这些服务,我觉得定位长远来说重要性是很大的。



Q:BIM算量对revit模型精度很高,否则计算不准确,而要做到revit模型精度很高,又会花费很多的时间,有时花的时间比传统算量模型时间还长,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A:我其实前面已经反复在解释问题,就是不希望给大家带来误解,BIM算量的是一个完全可行的,只是不成熟的这么一种方式。所以说你完全BIM算量,确确实实会会有降效的。


但对于一些复杂的东西是可以来算的,这前提你要有足够的BIM实力。如果你的团队很新,或者说你的人员储备不够,你让他去学BIM软件,估计都很费劲的。




以上就是许浩老师针对于咨询眼里看BIM和造价BIM应用分享的内容。


未完待续……


如果您觉得有收获的话,记得明天来看下半部分噢!

下半部分预告:全咨BIM应用详细介绍


如果需要PPT和直播视频回放资料,请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在对话框输入“331直播资料”即可立即获得。


扫一扫

107468.jpg

0 回复

高级模式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