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华·工坊 大咖说 ▎贾倍思:世上最美的地方是没有建筑法规的

华阳国际 2018-11-19 22:06:20 897




华工坊报名截止已过去4天,当我们从对青年居住问题的关注中,转向思考以何种设计形式解决时,第三期《华工坊 大咖说》,聚焦居住设计可能,以期为参赛者打开更多元的创作脑回路。

 



本期受访大咖是贾倍思,毕业于东南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从事建筑教育20年+,多年来致力于“长效住宅”、“开放建筑”等方向的住宅设计研究与实践。

 

在华工坊,我们希望透过他开阔的东西方建筑视角,看未来居住的设计可能。

 




真正的好设计

能让建筑法规有一点松动

 



CDesign:从东南大学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再到香港大学,在东西方交融背景下,您认为香港或欧洲城市发展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

 


在内地,很多人存钱买房,住房似乎变成一个金蛋,大家每天心都悬着,期待能下出什么东西。


相反,我们觉得欧洲人清闲,因为在欧洲,住有所居,人们可以把钱花在服装、设计、文化……关注的东西多了,总体的创造力就高了。


 

CDesign:住宅占据内地城市建造的大部分,但都千楼一面,很少令人记忆深刻。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以前我认为是建筑师的问题,但现在发现更多是因为住宅产业链的单调和建筑法规的限制。

 

其实,世上最美的地方是没有建筑法规的。因为有建筑法规的地方,阳光、空气都一样,跟你在的城市差不多,所以你不会去比如,没人会去巴黎郊区看大量建造的住宅,因为它们跟国内一样,都是按建筑法规建造的。

 

这也是为什么香港强调自由,自由有个好处,就是多元化。



CDesign:所以说,真正的艺术,真正的好设计,都是被自然孕育出来的?

 


应该是被多维的规定,多维的自然孕育出来的。

 

法规把城市的可能性砍掉了,我们要让建筑师知道,社会是多元的,人们既有生理的要求,也有心理上、文化上的要求。


真正好的设计,能让建筑法规给予一点松动,而我认为,华工坊就存在这一点松动。

 



CDesign:所谓松动,是指华工坊在保证真实建造的同时,又没有商业利益和建筑法规的绝对限制么?

 


是的,如果在竞赛中,参赛者按照商业方式去做,那他就不应该参加。因为他的脑子已经僵化,都不理解竞赛的意思了。

 

我们应该鼓励建筑师想像一种生活方式,让大家看到年轻人对生活的向往。

 

 


在香港,家是最后的私密性

城市是我们的客厅

 

 


CDesign:我们观察到,其实香港也存在高密度、快节奏的问题,但许多年轻人仍然热衷于生活在这个城市,其中有什么原因?

 


虽然香港“非常翻山越岭”,“非常复杂”,但在这里年轻人一天可以做4件事,在北京一天只能做一件事,其他时间都会卡在路上。


这就是城市高密度建设带来的高效率,你可以随时随地去不同的地方,城市是你的家,你的客厅,你的餐厅,家只是睡觉的地方,是最后的私密性。


 

CDesign:如此高密度与高效率,香港城市公共空间是如何打开的?

 


一方面来源政府的支持,比如,每一个社区都能配置齐全的生活设施,多层次,立体化,它们都位于眼睛能看到的地方,菜市场楼下,篮球场、剧院在楼上……

 

另一方面是公共交通的便捷。在公共交通建设上,政府没花一分钱,而是以半地价或三分之一地价的方式,将土地售卖给交通建设公司,借此鼓励他们为城市交通做贡献。

 

 

 

让年轻人参与到建筑营造中

刺激他们往外走一点

 

 


CDesign:对于建筑设计,人群调研是非常重要的。在华工坊中,如何看待现下年轻人“喜欢打游戏,喜欢宅”的生活状态,也显得非常重要,您觉得参赛者可以在其中找到什么机会?

 


年轻人不喜欢出门,因为出门遇到的都是“长得差不多的消防楼梯”、“又黑又暗的走道”……反而在家里,海阔天空,好东西尽收眼底。

 

但他们大多都喜欢去咖啡店、创意园这些有调调的地方,那为什么住宅不能加入这种功能呢?这就是建筑师的契机呀。

 

建筑既要有灵活性也要有中性。比如年轻人今天想在小区办一个展览,明天想办一场party。这一方面在于设计能否提供一种灵活性,另一方面是如何让年轻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建筑营造中。


这样他才会对自己住的地方感兴趣,会主动认识邻居,才能刺激他们更经常往外走一点,实现住宅式场景设计,这就是我说的中性。



CDesign: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不尽相同,但每个时代的青年也有共性需求。这似乎与华工坊提到的“标准化”与“个性化”有所关联,对您来说,其中的共性与不同分别是什么?

 


我认为,一直没变的是朴素的生活态度,而变化的是年轻人的精神追求。


 




居住是一种生活情绪

建筑师应该学会讲故事

 



CDesign:在华工坊如此开放的任务书语境下,建筑师应该如何打破僵化、常规的脑回路?

 


学会讲故事是非常重要的。我上课跟学生说,如果成龙,披头士想到香港买房,要怎么设计?学生就开始想,他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他喜欢什么样的东西?

 

逼着他跳开固有思维,去找剧情,去研究自己喜欢的人物,最后才会做出不一样的设计。




CDesign:除了开脑洞,建造技术也是许多参赛者考虑的问题。比如当下非常火的装配式技术,许多人将它当做大量建造的手段,与创造性无关。建筑师应该怎么看待其中的矛盾呢?

 


其实装配式有两种,一种是创造性很强的装配式,另一种是被经济牵着鼻子走的,用于大量性保障房建设,建筑师都比较反感。你要知道,人就是这么一个精神动物,你的需求不只是保暖,如果你买一件衣服,你会发现百分之九十的钱都花在审美上。


所以,不只是低成本建造的技术手段,把做出好建筑当成目标,在设计时就考虑和技术怎么紧密结合,装配式建筑也可以有fashion。

 


CDesign:对于参赛设计师,您还有哪些引导与建议?

  


如何在设计中考虑空间场景的变化,白天和晚上的变化,工作日和周末的变化,如何与其他产业进行挂钩与结合,如何既实现体系化又保证个性化……


我希望,年轻设计师们可以尝试在这些点上寻找到突破口。





往期《华工坊 大咖说》:

华工坊 大咖说 让创想造进现实:“创想青年家”背后的三种力量和一份期盼

华工坊 大咖说 余英:用一生所学,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更多竞赛资讯:

华工坊 三大国际建筑院长 最真实建造 最前沿探索,这场全球设计大赛为你启动

2018 CDesign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Competition

华工坊 方案只能活在纸上?我们许你真实建造未来

华工坊 第35期华沙龙:解读House Vision大展,看未来住宅设计最前沿




更多了解

www.capol.cn


商务合作

0755-82712898


持续招聘中

szhr@capol.cn

capol.zhiye.com



扫一扫

68669.jpg

0 回复

高级模式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