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色彩的脑洞

admin 2018-5-5 16:05:36 61536

中欧之行,拍照任务从之前的“城市+环境”调整为“材料+部品”。

观察视角忽然从宏观变的微观,对建筑的思考也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

这次想谈谈最直白的视觉感受所引发的脑洞。

建筑色彩

恩,就是这个早被谈烂了的话题。



脑洞  前篇

位于奥地利格拉茨的Mumuth音乐厅,是中欧之行色彩冲击力最强的建筑。

色卡比对记录颜色信息


紫色的音乐厅


夜晚灯效


紫色奠定了整个建筑的色彩基调,红色作为点睛活跃了空间和氛围。

在这样的色彩氛围下,人们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

音未起 心已动

不得不说颜色的准确选择,对建筑作品的成功起了决定性作用。


回顾历次考察中,色彩突出的建筑

瑞士沃韦 母亲之家 柯布西耶


奥地利  朗根罗伊斯温泉度假酒店  斯蒂芬 霍尔



北欧考察遗漏的建筑

芬兰 夏季别墅 阿尔托


奥斯陆  现代美术馆


大部分的色彩表达,直白又炽烈,尤其位于高纬度的北欧区域,以宜家为代表的高饱和度颜色传递出人们积极的生活态度。

色彩的表达,清晰的反映出地域特质。


 但是,作者真正郁结在心,想要去探寻的问题是

中国如此深厚又熟识的文化积淀,千百年传承的生活方式,什么颜色才能有效传递?

本篇想要尝试讨论的其实是以上,虽然这主(nao)题(dong)来(kai)的有些晚(da)。



脑洞  搜索篇

先上一则大众新闻

新闻标题:范爷与 2015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主题为“中国年”:的时装庆典,身穿名为“紫禁城”的礼服出席,被评为最佳着装,刷屏引热议。


可图中明明是韩国的景福宫……


即使非内行,因为这样的颜色不存在中国区域所能见到的宫殿范围内,看图总觉得别扭。所以上一条新闻很快就被“打假”了。


在网上找出几张中日韩同时期的建筑一角,差异显而易见。中式建筑构件结构逻辑清晰,颜色上推崇金色和红色;日式建筑存有唐代遗风,构件尺寸大且粗壮,色彩上推崇金色和黑色;韩式建筑以装饰构件为主,样式细腻颜色低调。

总的来说,中日韩的色彩表现力根植于历史文化,还是有相当明显的差异。


 从中式审美来讲,明清建筑色彩较为局限,并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主流审美。

什么才是中式文化积淀的表达方式?

什么样的色彩能书写中式审美的情怀?

 


脑洞  穿越篇

中国,CHINA?

CHINA,瓷器?

不妨从最值钱的谈起~


秘色瓷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汝瓷


“雨过天青云破处”

中式审美哲学

“瓷之色的均衡追求,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在人工天成之间,不经意打破,形成另类审美的同时,平添了一分生动。”

“感受秘色之青 ,方知青色之千变万化,可融人为于自然之中,亦可融自然于人为之中,巧夺天工。”

“宋代的美学原则在追求颜色上总是小心翼翼,宁亏勿盈。”

“宋型文化的哲学精神强调收敛,清静无为,这种难以言表的灰蓝釉符合宋人小家碧玉的追求,说不清,视不见,与自然无关,充分表达人的理念。哲人思想融入美学境界,立刻就铸成高不可攀,难以逾越的艺术之巅。这就是为什么宋代陶瓷美学的高峰后人无法逾越的潜在道理。”

马未都《瓷之色》 选摘


可是这根植于民族本真的审美情趣和色彩基础,经历了历史和断崖,如今该怎样传承和发展?

By the way,正值**五十年之际,再次触动心中刺。


 


脑洞  跨洋篇

唏嘘自己未免伤感,随着日本文化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顺道来看亦敌亦友日式审美。

选取当代艺术家中的佼佼者


 草间弥生  装置艺术品


“我已到达天堂”

 蜷川实花 摄影作品


“穿越所有色彩之后是黑暗”

 原研哉  MUJI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日式审美哲学

物哀”是一种从空寂的心境中孕育出的悲剧之美、哀愁之美,亦是一种对生命须臾,岁月无常产生的悲观之情。这是组成日本传统文化核心的要素,也是日本文学的特色所在。

“物哀”与“知物哀”就是知人性、重人情、可人心、解人意、富有风流雅趣,就是要有贵族般的超然与优雅、女性般的柔软细腻之心,就是从自然人性出发的、不受道德观念束缚的、对万事万物的包容、理解与同情,尤其是对思恋、哀怨、忧愁、悲伤等刻骨铭心的心理情绪有充分的共感力。

MUJI “性冷淡品牌”看似开玩笑,却形象描述了以无印为代表的一种产品风格。他们主要特征包括:颜色黑、白、灰,材质棉、麻、羊毛,设计简洁、淡化品牌、高冷文艺,禁欲主义,忽略身体线条,与环境低调相容……

 

现代艺术中,无论是色彩爆炸般充斥的视觉效果,还是“性冷淡”的白色美学,无一不指向日式审美中特有的物哀情节,共感力,空寂感。

色彩的选择和组合方式,力度拿捏之准确,不仅保留了日本古典文化的精髓,也传递出现代文化多元的个性。

 

以此类推,中式哲学下的色彩应用就一定能体现中式审美吗?



脑洞  迷路篇

Fine Food 餐厅

回归建筑,如果在室内设计上,选用中式哲学似欲说还休之色,呈现的也不见得“中国”


上图 日本国宝画作 松林图

下图 青岛 涵碧楼 Kerry Hill(澳大利亚)


光影之色,不小心又和日本国宝“撞衫”,亦中亦日,也不好分清


台湾 食养山房


深色的家具和天然织物的搭配,然而并无法联想到老庄的哲学。号称“感受深山中的东方禅学魅力”,为什么扑面而来的是日据的历史遗尘?


望京 某餐厅/某咖啡馆



中式审美中金木水火土之色,柔和又稳重。可是从这些精致的餐厅中,竟无法分辨设计思路的来源。人云亦云的设计风格,没有根。


上海 Puli Hotel  JAYA (印度尼西亚)



空间色彩凝重不觉压抑,明暗对比不感尖锐。这里,竟仿佛找到了中式审美的味道?


以上色彩表达方式能代表中式审美吗?

是否还有其他可能?

 

脑洞  放大篇

 吴冠中  鲁迅的故乡


同样的江南水乡 苏州园林 吴老表达出的劲道和气力是不同寻常的。


吴冠中先生曾经大胆地说

一千个齐白石的社会功能也抵不上一个鲁迅!

当他如此说时,我相信他是站在鲁迅的故乡得到这个启示的,这不仅仅是他认为美术的感情深度比不过文学,也是从文学艺术创新更深的层次而言:齐白石不过是在传统的余绪中把某一点发展到极致而已,而鲁迅则把我们的传统向着它的界限之外艰难向前移动着,其间有着天壤之别!这个内外有别的界限,吴冠中先生一定在自己的绘画探索中领会到了,也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上实现出来了。


吴老的画风深受西方画派的影响,将油画的直观生动,色彩的丰富细腻与中国的传统审美,绘画技巧,以及个人风格鲜明的艺术精神融为一体。

吴老的作品是国内罕有既包含文化传承,又丰富多元的艺术品。

 

当代中式审美也可以这样。

 

其实,还有个更怪的脑洞

柯布西耶 朗香教堂 

五彩斑斓的玻璃窗

柯布西耶 拉图雷特修道院  

高纯度颜色的撞击


似曾相识!


上图  吴冠中   狮子林 (局部)

下图  柯布西耶   拉图雷特修道院

色彩作为微弱的配角出现在空间中,恰如其分的消弱了黑白的力度,却又彰显了画面/空间的筋骨,虽中西表现有异,却又能体味出类似的情感味道。

 

或许,还有其他的色彩表达方式呢?

期待发现ing~


 

“本篇不是讲颜色的。其实,我是在尝试探究一个叫做“色彩”的实体,以找到由人们自身文化设定的那些情感之源。换句话讲,我试图找到那通过颜色的营造的使用方式和微妙的中国美学的源头。”

笔者改编自 原研哉《白》前言



版权所有   欢迎分享

如有转发请注明出处

微信号:BOAstudio

邮箱:boabeijing@163.com

BOA工作室主页:www.boastudio.cn

BIAD主页:www.biad.com.cn


扫一扫

2439.jpg
随机推荐

最新主题

0 回复

高级模式
游客
返回顶部